照明設計是個非常高深的學問,預算充足建議請個有水平的設計師好好設計一下(實際上要找個對燈光有比較深理解的設計師也不容易)。
這里整理了一些入門級別的知識,希望幫助大家更好地參與自己家的燈光設計。
重要提醒
1.根據(jù)自己的預算。
最近無主燈設計越來越熱,合理的光源分布對家居質感的提高幫助很大。
要注意的是費用方面的增加,除了燈具購置費用,還需要考慮電工布線;藏線用的吊頂、墻板柜子等等;
想要達到非常簡約有逼格的效果,需要大面積使用吊頂和墻飾。起碼要增加150~500+/平米的預算,遇到施工不到位還容易有各種開裂問題非常糟心。
2.根據(jù)家庭成員生活習慣出發(fā)
燈光設計規(guī)劃,比方說沒有在沙發(fā)旁上閱讀的習慣,沒必要費很大力氣在沙發(fā)旁邊布置一個閱讀燈;睡前在房間用燈的時間很少,卻因為一時貪新鮮買了可以三段變色的豪華吊燈,開了還嫌刺眼最后基本沒開過。
3.切勿用力過度
燈線屬于隱蔽工程,有些朋友擔心后面返工困難,干脆把能想到的都做了,想著到時候需要哪個用哪個。
說起這個我第一時間想起我老爸,家里客廳、小廳、餐廳、過道都清一色的主燈+內(nèi)藏燈帶+筒燈+熒光燈管的組合。加上酒柜里面黃色和紫色的射燈,每年過年的時候才能開上一回,真叫一個張燈結彩。
這樣浪費錢不說(布線、開孔、燈具、開關的費用),本意只想開個主燈,往往容易手滑開錯其他燈然后秒關。
4.要在水電進場之前規(guī)劃好。
所有可能需要預留燈光的位置都需要水電進場時預留好布線,所以最好和開關插座同時進行規(guī)劃,免得后面需要返工困難重重。
懶人看這篇小結
1.燈光的布置先要滿足基本使用需求,除了頂燈外還要補充光源在玄關柜、櫥柜、衣柜、鏡子、工作臺等位置。一切以自己的生活軌跡出發(fā)。
2.滿足了基本要求再考慮舒適度,用燈不影響伴侶作息、營造舒適溫馨情調(diào)、起夜不摸黑不刺眼等。
3.有預算且習慣使用燈光提高裝飾質感的,可以利用射燈筒燈等照射裝飾物,或者選購顏值爆表的燈具來加強裝飾性。
4.選光源看三點:亮度、色溫、顯色指數(shù)。亮度不同品牌會有偏差,可以聽取銷售人員建議;色溫可以根據(jù)自己喜好結合家里的主色調(diào)和需求(例如舒適性);顯色指數(shù)有條件盡量選偏高的(普通80~85,部分對色彩還原要求高的地方可選90~95)。沒有標注顯色指數(shù)的產(chǎn)品不建議購買。
基礎燈光布置
燈光的最基本作用是讓活動空間明亮,滿足日?;顒踊拘枰?。
目前國內(nèi)最常見的簡單粗暴的做法:設置一個主燈(吸頂燈、吊燈等)照亮整個空間。難免存在打光均勻度不理想的問題。
為了更加簡潔的線條,無主燈設計日益流行,利用筒燈、射燈、內(nèi)藏光等,多個光源使空間亮得“更均勻”。
但頂上的燈再優(yōu)秀,也難觸及柜子的內(nèi)部、底部(尤其是到頂?shù)墓褡樱?,光線也容易被自己身體遮擋,所以需要有針對性地補充光源。
玄關柜:中部放鑰匙處,底下鞋子放置區(qū)域,有鏡還可以加燈帶。
廚房吊柜:吊柜下部是老生常談了,照亮所有操作空間。
衣柜內(nèi)部:針對衣柜內(nèi)部的照明,方便選衣服和飾品。
鏡子:頂燈照下來人臉有陰影無法看清,使用帶背光的鏡子,或在鏡子頂部、兩側裝燈。
工作臺:學習工作各種臺燈可選,豐儉由人,留好插座即可。
做到上面這些,基本能滿足一般家庭的使用需求了,如果預算緊張或者沒有使用燈光營造氛圍,提高質感的習慣,到這里就可以告一段落。
進階
進階的燈光布置主要考慮舒適性和裝飾性。
舒適性
1.光源滿足特定空間使用,對其他區(qū)域干擾很小。
床頭的閱讀燈、臺燈、落地燈等等,適合小區(qū)域使用,節(jié)能高效,更重要的是不影響旁邊睡覺的人。
2.營造舒適氛圍,主要針對臥室等需要放松的空間。
這里的學問比較多,理論知識展開也難,按照我粗暴的理解總結就是:燈光柔和不刺眼,不化妝人都好看,多用色溫偏?。ㄆS)的光源。用在兒童房促進孩子入睡,在主臥促進夫妻感情。
非專業(yè)人士想營造這種氛圍,興哥提供個參考方法:參考甚至模仿四星級以上酒店(或者高級點的情趣酒店)的房間燈光布局,床頭燈槽、落地燈、梳妝臺、床尾燈槽等,咱們也不用說學做出個十全十美,能抄個大概預留好布線,結合自己實際去套用別人的方案,學個6,7成出來的效果都不會太差。
3.滿足特定特定時段使用,基本就是特指起夜時的照明了,做到不摸黑、不刺眼就合格了。
可以作為起夜等用的產(chǎn)品很多:地腳燈、鏡面背光燈、內(nèi)藏燈帶/管、壁燈等,可以選擇帶智能感應模塊的產(chǎn)品,就是帶“人體感應+光感識別的”,白天不亮,晚上感應到人才亮。
這種設計對小孩老人是非常友好的,建議盡可能去做,如果前期沒有預留好燈線,也沒有足夠的插座,也可以使用充電型的產(chǎn)品代替。
裝飾性
最常見的:突出某個裝飾元素,例如掛畫、墻飾、工藝品、手辦、沙發(fā)、植物、酒等。常用可調(diào)角度的射燈、筒燈、甚至線光源。提個建議,一個空間最好打裝飾燈光給1~2個區(qū)域即可,色溫相差不宜太大(500K內(nèi)),多了顯得亂無主次感。
餐桌、吧臺等可以選擇一款吊燈,放置在合適的高度(建議70~80cm),光束比桌面稍寬為佳。建議選擇顯色度(Ra值)高的光源,對食物本色還原度高。
同理矮柜、斗柜等上方也可以用射燈、筒燈、吊燈打光,光束也是略寬與臺面最好,對顯色度要求可以放寬。
有些燈具本身顏值爆表,白天是裝飾,晚上是燈飾,開燈后滿足照明需求的同時,還把質感、層次感上升N個檔次。
還有很多進階的,例如高逼格的極簡內(nèi)嵌、開燈只為弄個光影造型等等這些,這些就留給大戶人家和設計師操心就行……順祝各位早日暴富。
光源選購要點
光源是燈的根本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燈泡。常見有節(jié)能燈、LED、日光燈、鹵素燈等等。除了基本的燈座尺寸要選對,還有亮度、色溫、顯色度需要注意。
亮度:燈泡夠不夠亮,能否照亮整個空間就看的這個,這里涉及多個概念如照度、光通量、發(fā)光強度等,給個簡單的科普圖。
但這些不是每個人都能弄懂,而且我們最終一般以功率(W)作為參考,選購LED光源可以大致參考:空間的主燈建議每平方3~3.5W,無主燈可按每平米2.5~3W來計算搭配吸頂燈或筒燈/射燈。考慮到每個品牌的光效(同樣的電量獲得的光量)略有不同,購買前咨詢商家選擇最適合的產(chǎn)品。
色溫:色溫是表示光線中包含顏色成分的一個計量單位,單位是K(開爾文),我們可以籠統(tǒng)地當做是其主色調(diào)。市面常見黃光、暖白光、正白光。
色溫會影響你對色彩的感受,色溫偏低的產(chǎn)品(黃光)讓人感覺偏暖,色溫偏高讓人感覺偏冷。選擇色溫可以根據(jù)個人喜好,再結合自家的色彩搭配來選擇。
商業(yè)燈光的應用更加細分
顯色指數(shù):顯色指數(shù)是個非常重要但常被無視的參數(shù),反應了燈光效果夠不夠好。表示的是光源對于色彩的再現(xiàn)性能,白熾燈的顯色指數(shù)定義為100,視為理想的基準光源。住宅照明規(guī)范里面對顯色指數(shù)的要求如下表(Ra一列)。
顯色指數(shù)困擾LED光源廠商已久,因為目前技術水平下LED做到高顯色性需要更好制造技術和更高的成本。同樣功率的LED,光效也差不多,價格為什么能相差幾倍甚至10倍?多數(shù)是顯色度拉開了差距。
不少品牌壓根不會把顯色指數(shù)標注在包裝上,建議不要購買沒有標注顯色指數(shù)的產(chǎn)品。
顯色指數(shù)(CRI)用Ra值表示:Ra值是R1~R8的平均值,R9 ~ R15稱為"特殊顯色指數(shù)",這個標準雖然有爭議但是目前比較通用的標準。
如果是一般活動空間,選擇Ra≥80產(chǎn)品(≥85更佳)。
有預算或者相關品質追求的,餐桌、閱讀、衣帽間、細致操作空間,選Ra≥90,可以讓美食更好看,長時間閱讀更舒適,選衣搭配選色更準確。
一般補充光源、起夜燈、或者烘托氛圍用的光源,顯指和亮度要求可以降低要求。
燈光設計的學問還可以深入很多,這里只是分享一些一般家庭通用的技巧,希望能給大家規(guī)劃家里的燈光設一點啟發(fā)。